2)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阿里骨_寒门宰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蔡京的方案可谓同时满足了两个宰相的需求。

  王在仁宗时常入宫写诗,以巴结妃嫔,对此自是驾轻就熟。

  如今再通过‘患坊’,对这些普通宫人施以恩惠,让他们领好处。别看这些宫人出身卑微,他们口中对官员的风评,比老百姓对官员的风评还要紧。

  甚至有时候还能坏事。

  章越道:“对患坊我没有异议,不过既在京师试行,至于患坊和安济坊的医官,要从别处选任,而不从翰林太医院中。”

  蔡京闻言犹豫道:“这……”

  章越道:“宫里太医的本事,你们又不是不知,其中皆是人情世故,怎能指望他们,否则先帝病重时,韩魏公等人就不会从民间寻良医了。”

  “京师人多,常闹瘟疫,安济坊以后还要疗疾疫,也需从民间请高明的医生坐镇。”

  蔡京领命走了。

  他的神色很是振奋。

  他会起草好熟状,等三位中书确认后画押,便可上奏了,最后便可落为实处。以后这便是他的政绩。

  蔡卞道:“丞相,卞担心有人评议说‘治世当以大德,而不以小惠’。”

  章越失笑:“小惠?”

  这话章越记得宋慈常放在口头,说来这位法医鼻祖是建阳人,也是老乡啊。

  以后国子监可设医学,设博士教授医者,要将家学变为公学。要从天下寻访名医。不仅是汴京还要有官医,军中也要设军医。

 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。

  其实宋朝士大夫研究医学风气很盛,有句话是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。

  言下之意是治病和治国的道理是差不多的。王安石就对医学有所研究。沈括和苏轼都写过医书,熙宁八年时将二人合著为《沈苏良方》。

  章越想到这里道:“元度,说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‘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’?”

  蔡卞道:“老泰山与丞相辩难时,多次听他提及过丞相所提的‘九惠之教’和‘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’,卞深感丞相为民之心,只是如今陛下委丞相攻夏之任,怕是一时难以权衡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