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53章 后手_灭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等到耕种的时候,再分发种子,免得百姓将种子吃了。

  经过天命军和三县官府的通力合作,大约七成的百姓得到妥善安置,人心初步安定下来,但还有将近三成的人口,无法及时安置。

  这些人口中,除了比较富裕的士绅和商户,至少还有七八万人,其中超过一半的百姓已经断炊,挣扎在死亡线上,完全依靠天命军拯救,天命军如果放弃他们,大部分人将活活饿死,或者沦为真正的流寇。

  李自成将库存在宝丰县的军粮调拨过去,在城外设置了赈灾点,解决了百姓眼前的困难,但这样一来,天命军自身的军粮,也会异常紧张。

  四五万百姓,以每人每日半斤粮食计算,每日至少需要二百石粮食,李自成手中的二十万石粮食,即使不供养军队,用不了多久,也会被消耗一空。

  而且这部分粮食,还要接济已经安置的那些百姓,去商州的新兵家眷,也带走了不少粮食,士兵们要打仗、操训,实际上粮食消耗比平日更大……

  现在距离夏粮成熟,至少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,无论如何节俭,都无法支撑下去。

  百姓们每日坐吃山空,即使明年的夏粮获得丰收,也不能白白养着他们。

  这一段时间,李自成一直愁眉不展,这四五万百姓,可以送到川南、川西,四川倒是不差粮食,但距离太远,远水难解近渴!

  李自成迟迟不愿南下陕西,就是因为陕西灾民太多,实在没有足够的粮食安置,现在的河南,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局。

  百姓们必须救,但他们必须做些什么,不能白白养着他们,否则会增加他们依赖的心里,人力资源也是浪费。

  现在的汝州,自然不可能大规模修筑道路,在朝廷眼皮底下,谁知道是否会出现反复?如果朝廷派出重兵,这一片地方,极有可能重新回归朝廷!

  李自成最后将这些士兵分做三拨,其中近一半的百姓,也就是三四万人口,安置在鲁山县西部的外方山东麓和郏县东部箕山的西麓,这些地方不仅有河流,还有半坡的耕地,无法种植水稻、小麦,但种植粗粮完全有可能,土豆、红薯、玉米这类谷物,不但产量极高,对淡水的要求极低,只要萌发阶段不缺水,基本就能正常生长,即便出现减产的情形,也会比小麦的产量高得多。

  天命军向这部分百姓供应粮食,但他们必须自己开垦耕地,为明年的春耕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,百姓们虽然贫困,但手中的农具尚在,只要官府适当引导,应该可以开垦出足够的耕地。

  第二部分万余人,由天命军押送,安置在南面的南阳府,南阳府地势低,水源丰富,几乎没有受到旱灾,百姓贫困,乃是因为官府加重赋税的缘故,天命军来到南阳府之后,已经采取了“轻赋”的政策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