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32章 鞑子入塞_灭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稍安勿躁!”李自成的面上露出淡淡的笑意,不过,勉强挤出的这丝笑意,与寒霜结合,要多难看有多难看。

  刘云水却是面露喜色,“大人……”

  “鞑子入塞,围困京师,以他们的狼性,京师附近,百姓怕是十室九空,”李自成缓缓道:“先看这一条,对我们有什么影响。”

  在他的心中,当然知道鞑子入塞,对大明朝局,以及未来的辽东,有着莫大的影响,但大明实力尚存,鞑子暂时不会动摇根本,大明朝暂时不会灭亡,知识京师附近的百姓,怕是血流成河、冤魂遍野了。

  更为重要的是,鞑子入塞,不仅抢夺财物,更重要的事人力资源,壮丁、壮女,而这些掳掠回去的人口,又将作为战利品,分配给有功之将,这些汉民族引以为豪的人口优势,却成了增强鞑子增加实力的筹码,以致鞑子在与明军的战斗中,逐渐强大起来,他甚至都怀疑,毛太祖的军事策略,是否来源于今日鞑子。

  鞑子原本不过数十万人口,但得到大明的壮丁,特别是壮女,让他们的人口急剧膨胀起来,不过短短数十年,竟然能占据华夏的大好河山。

  这样的朝廷,难道还值得他的臣民信任吗?

  那些被陆去关外的人口,对大明来说,只是从人口簿上消失而已,对朝廷,对朝廷的百官,对崇祯皇帝来说,则是永远被遗忘的族群。

  这些汉人百姓,逐渐变成鞑子的一员,反过来助纣为虐,其间的责任,究竟由谁来承担?是蔑视他们的朝廷,是大明,还是他们自己?

  百姓没有自保能力,他们的对大明的意义,乃是通过耕种为朝廷生产粮食,但朝廷有责任保护他们,当他们叫天不应、叫地不灵的时候,你还能指望他们能忠于朝廷?

  百姓的责任问题,史学家自有说法,但于朝廷来说,他们关心过养育他们的子民吗?

  一个不关心百姓疾苦、不为百姓谋利的朝廷,注定不会长久,也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。

  李自成袭占西宁时,便有了谋反之意,但他一直打着西宁的旗号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便是谋反的正当性,从这一刻,他已经铁了心,至少,他已经在心里说服了自己。

  “自成,”梁文成道:“我们就这点兵力,恐怕无法阻止鞑子在京师四面劫掠……”

  “鞑子入塞,已经二十天了,我们就是现在赶过去,他们应该早就退回关外了。”李自成的面色相当阴冷。

  “鞑子走了?”梁文成有些惊讶,讯息上根本没有说到这些,“自成是说,鞑子不会攻破京师,但也不会因此……”

  “无论鞑子是否攻破京师,大明暂时都不会灭亡!”

  “自成,其实,我们什么也做不了!”受李自成的影响,梁文成的心情也是沉重起来,但他只能口头上安慰李自成。

  刘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