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五十三章 王通实在可惜_锦衣当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谭兵快去快回,那董创喜要不愿意帮这个忙,本官就换个人在山东找。”

  世上称俞龙威虎,天下名将,葬礼祭奠上也舍得花谶,不过比起俞大猷的声名地位,来的人还是太少了。

  天津卫的商人们都知道这是王大人的长辈,既然这么大张旗鼓硌操办,少不得都去凑个份子给份例钱,也知道王通的规矩,都没有借机送礼,只是按照规矩给了钱,但也就仅此而已,拜祭上香,那也要几个大商人才够格。

  兵备道和清军同知也都来上香拜祭,不过更多的是看着王通的面子,而不是来悼念俞大猷的。

  京师一名兵部主事的前来,走了个形式急忙离开,不愿意和王通打什么交道,宫内传旨的宦官早就到了,将朝廷的追赠传达也是早早走了。

  灵堂中只有俞大猷的家人,还有王运等一干武馆出身的少年,家人守灵答礼自然不必说,王通等人则是作为弟子的身份在这里守着。

  王通系统中,锦衣卫和虎威营这四千余人的营官、百户差不多都曾听过俞大猷传技,各营轮值,都来这边拜祭,也算是尽一份心意。

  不过,王遵系统的人在六月初二的上午差不多走了一遍,临近午饭的时候灵堂就已经冷清的很了,按照预先定下的,天黑前到城外训练营那边埋葬,这也是老人的意思,说要是运不回福建的话,就在训练场那边把他埋了。

  六月的天津都已经热了,又办理各项事务停了十几天,尽管用石灰药物处理过,可在海上去更热的南方显然不可能,所以只能是埋在天津卫了。

  跪在那里,李虎头哭的双眼通红,历韬和孙鑫等人也不停的用手擦眼,王通脸色漠然,俞大猷一代名将,平定东南倭患,立有大功,可死时却这般冷清,朝廷出力的简单,各处反应的平淡。

  如果此时躺在棺中的是地位差不多的文臣,甚至是没什么功名的文人学士,拜祭的人想必都会多很多,可这些人一辈子尸位素餐,不过是在故纸堆里做些文章,怎么能比得上俞大猷护卫社稷的不世功勋没有这些文人做文章,天下少了许多是非,没了俞大猷领军平倭死战那就要天下动荡,社稷倾覆了。

  想到这里,王通心中禁不住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,大明文贵武戟,今日方有些体会,自己是武人,不知道多少年之后,换成自家躺在那边,又会是什么样的待遇,王通正胡思乱想间,听到一声通报:“!$馈总兵官戚大人到~~~

  听到灵堂外面马蹄声、脚步声、甲叶兵器磁撞声乱响,然后迅安静了下来,一个人大步走进屋中。

  是一名五十岁左右的老者,身穿大红武官常服,身材中等,和王通所想的那种威猛形象不同,这老者却是微胖的圆脸,几绺黑须,若不是这身衣服还有门外通传,乍一看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